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警察局望安分局

logo底圖
望安分局

村里簡介

分隔線
中央內容區塊

 
東安村
東安,古稱(網坡)本鄉各重要機關、軍事、行政中心均設於此,潭門港是全鄉最大港口,不但供應漁船停泊,來往交通船亦停靠於此,目前離島中心漁港亦在潭門港北端。本村位於望安本島東南,總面積八九O.二二八平方公尺,總戶數一五七戶劃分十一鄰,現有居民五一五人。人民勤儉淳樸,大都以海為田,近年來因遠洋漁業迅速發達,漁民收益增加,造成人口外流最大原因。因本村表土貧瘠又極淺,多係旱田,農作物之豐收與否完全依靠天雨自然灌溉之均衡而定,主要農作物為花生、甘薯、高梁等,其收成量僅能維持不到三月之糧食,其蝕不足之額,賴於台灣本島之供應。

 
西安村
本村位於望安本島西南角,為一二級之離島,總面積八五O、二二O平方公尺,北接中社村,東連東安村,西南方為一遍沙灘,行政區有十二鄰,現有住戶一三三戶,人口三七四人。居民大部份以捕漁為生,兼花生、甘藷、高梁等乾旱雜糧農作務,民風勤儉樸實,蔚成良好風俗。更由於謀生不易,人口大量外流,村內人口老化。西安村設有水庫並於90年興建水淡化廠,提供望安全島居民之飲用水。

 
中社村
中社村在西安村以北的另一個村,該村原名『花宅』,為座落天台山南面海濱的古聚落,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三百多年了,全村仍保持著澎湖傳統的咾咕石建築的樣貌,規模完整,由於人口外流較早,且情形越趨嚴重,為此因素,使大部份住屋因乏人居住而免於被拆除改建的厄運,迄今仍保有傳統古厝的色彩,也是目前本省極少數保留完整的集體民宅遺址,可惜乏人維護,殘破日益嚴重。於2004年名列世界100大最值得關懷及保存的文化紀念物之一。近年來普受畫家、攝影家及建築科系教授與學生的重視,而紛紛前來進行寫生、攝影、繪畫或作學術研究等。因此,中社古厝巡禮仍成為觀光客必到之處。

地處望安島中央偏西的一個山凹之內,歷經村民大力開墾而形成今日村莊,長約300公尺,寬約150公尺,延著海岸走向略成長方型,村落的東面,是緩緩上升的草坡,現已開闢成往來高雄之間的小型機場,西面是半圓弧形的花宅海灣,透過海灣遠眺貓嶼、草嶼和花嶼,南接西安、東安兩村,北邊是平頂峭的天台山,總面積一、九七九、四七二平方公尺,總戶數127戶,現有居民284人。

地處偏遠的二離島,礙於地理環境所限,又值國家處於工業、政治的轉型期,在雙重壓力震盪下,本社區人才(口)大量外流,遂成為老、幼相間之社區彤態,古舊之建築物與樸實無華之民風,相互輝映,使成獨特的原始風貌,村民大都信仰道教,社區內廟寺兩座,供居民信仰謨拜,以藉慰心靈,為海島生活之一隅。布袋港為一天然優良港灣,亦為昔日帆船停泊港灣,當年帆檣雲集盛極一時,如今帆船已隨著時代演變而為機動輪船所取代,風光不再。布袋港內魚兒成群來回穿梭,種類繁多,色澤鮮艷美不勝收,每逢夏季即成為遊客游泳、浮潛、觀賞魚兒的好去處,該地區漁源豐富亦為釣客所喜愛;另有一地區為陸蟹游動保護地區,以上地區觀光局澎湖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已列入規劃開發為遊憩據點,完成後將包括有浮潛、釣魚、觀賞陸蟹、烤肉、住宿餐飲等設施,為一旅遊休閒的極好遊憩據點。

 
水垵村
本村位於望安本島北邊,南靠天台山與中社村分界,東臨鸞鴦窟,西邊隔海眺望就是花嶼村,而北邊則與虎井嶼一海之隔,剛建造完成的西港是本島唯一往馬公水道捷徑之出入口。本村面積一、八二三二平方公里,137戶,20鄰,現有居民325人。

村民勤儉淳樸,頗具鄉村特色,表土貧瘠,又多係旱田,農作物完全依靠天雨灌溉,逢旱魃或颳風襲境,農作物必然歉收,重要農作物為花生、甘薯、高樑等,其收獲量只能維持三個月之糧食,其餘全賴於台灣本島的供應。

鯉魚山雄聳矗立俯視馬鞍山,環繞鴛鴦窟,形成天然的布袋港,是露營與海上活動的勝池。

天台山是名勝古蹟八景之一,詩曰:突兀天山聳碧空,恰宜遠眺辨西東,放開眼界群峰小,展拓襟懷屬派通。也是望安第一勝景,其海拔五+三公尺﹔是澎湖最高峰,遇天氣晴朗,登山眺望,澎湖全島一覽無遺,確屬遊覽好去處,附近出產品質優美的文石;西側斷崖仙洞,傳說古時候,小舟可以撐渡通往崎壁隴,山上一塊岩石橫寬不過二、三公尺,上面卻鐫有清晰的「俗之仙足跡」腳印,傳說八仙遨遊東海路過此山所遺留。

鴛鴦窟為日據時期日軍佔有之重要軍事站,當時曾計畫闢為快艇基地,後因日軍戰敗而作罷,現仍殘留昔日挖掘之兩個洞窟│『鴛鴦窟』,該地區海流平緩、海水清澈,為一游泳、戲水勝地,政府為配合其遊憩需要而在附近興建涼亭、公廁、並規劃露營區,到此遊客可享有游泳、烤肉、露營等休閒之活動。 在垵口有天然的白沙雞,在悶熱黃昏或半夜時是個好去處,仰臥沙灘,觀看天空,燦爛而數不盡的星星,遙望海上作業的漁船,燈光火花串來串去,十分美觀,真令人流連忘返。

發展觀光的條件十分優越,例如天台仙境、大草原、沙灘、海灣、斷崖山洞、鯉魚山、鴛鴦窟都很值得規劃,特產如文石、跚瑚、海產如龍蝦、九孔、海膽、紫菜、海苔、小管乾以及新鮮的魚類,觀光資源相當豐富,政府如能全力支援開發觀光事業,本村未來展望是無可限量的。

 
將軍村
「將軍嶼」又稱「將軍澳嶼」,在明末清初時,鄭成功曾派部下李胤「將軍」登陸駐守在此,因而得名。 「將軍嶼」在望安島的東方,經多次的火山爆發,岩漿冷卻後所形成的玄武岩島嶼。目前島上的居民約有1300人左右,雖僅有一個聚落──「將軍村」,面積也僅有望安島的五分之一,人口卻接近望安島,是望安鄉最大、最繁華的村,居民多以漁業維生。樓房櫛比林立,十分富庶,有『澎湖小高雄』的雅號。島的東方有高約25公尺的岩塊,遠望如船帆,故名船帆嶼,此嶼退潮時與將軍島相連,為一典型的陸連島,也是將軍嶼最美的自然景觀,本島居民生活樸實、熱情,治安良好。本島面積小,人口卻比望安本島多。距離馬公市約十二海浬的將軍嶼,因交通上的問題,許多觀光客雖想登岸一探其貌,但換船的麻煩及時間上的安排限制,使得常未能如願,不過,將軍嶼也因而保有更多的自然風貌不受人為破壞。將軍嶼與望安潭門港間隔二五0公尺寬的海道,目前要往將軍旅遊,搭乘交通船得先到望安,再轉船或原船駛往將軍,交通上略顯不便,所以遊客的腳步大都只到達望安。將軍居民早年以採集珊瑚致富,民國四、五十年全盛時期,該村居民即興建幢幢洋房,顯示出其經濟狀況的富裕,當時將軍村更擁有「小香港」的美譽。

 
東湖村
東湖村戶數101戶,總人口數286人,土地面積1.7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東湖、頂隙、淮美、古合、東北灣、大崎等聚落,東接大崎、西接准美、南至古合、北至頂隙。

 
西湖村
西湖村戶數193戶,總人口數532人,土地面積1.173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西湖、西北灣、山腳仔、田墘、西埔等聚落,東至東北灣、西沿西埔、南臨山腳仔及田墘、北接西北灣。

 
中和村
中和村戶數219戶,總人口數579人,土地面積1.33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中和、西崎頭、埔內、山頂等聚落,東至山頂、西接西崎頭、南沿埔內、北臨鄭家莊。

 
平和村
平和村戶數124戶,總人口數300人,土地面積0.612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平和、下茄埕、頂茄埕等聚落,東至西崎頭、南方下茄埕、北面頂茄埕。

 
海豐村
海豐村戶數114戶,總人口數292人,土地面積0.51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海豐、下宮、圍內、三塊厝、東崎頭等聚落,東至東崎頭、西沿下宮、南臨圍內、北接三塊厝。


 
南港村
南港村戶數330戶,總人口數1334人,土地面積1.655平方公里,轄區範圍包含南港、西南、南滬崎頭、魚月鯉崎頭、城內、尖山腳、南滬等聚落,東臨魚月鯉崎頭、西沿南滬崎頭、南至西南、南滬、北接尖山腳、城內。七美鄉水質無污染,養殖漁業品質高且產量豐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為九孔。目前九孔養殖種類有二種;一是珍珠九孔以龍鬚菜養殖;一是翡翠九孔以專門飼料養殖。兩種九孔皆肉質鮮美,每年七月更會舉辦九孔美食節,吸引大量遊客。七美鄉周圍的海域為洋流交會的區域.形成魚類資源豐富的漁場.因此.漁業從以前就是七美鄉相當重要的產業.由於目前的人口外流以及漁貨的運輸成本提高.無法提高居民的收入.因而形成現今的從事漁業的居民大多是維生活基本的需求而已,農業用地為385.54公頃,佔了七美鄉用地61.19%,但七美鄉的農業由於氣候的影響,所以可供種植的農作物種類並不多,大多是以種植花生、地瓜、玉米及冬季蔬菜,上有一些具地方特色作物如風茹草等,由於人口外流嚴重,導致現有的廢耕地的面積相當的多。加上交通不便,物資缺乏,因此畜牧業比澎湖本島興盛,主要飼養羊、雞、牛、鴨、鵝等。島上牛、羊飼養皆以放牧方式,啃食無污染野草因此肉質鮮美,而使羊肉市場需求量大增,有明顯大幅度成長。

 
花嶼村
花嶼的外形大致呈三角形,底邊為東北─西南方向長約一千八百公尺,東北邊長約一千四百公尺,西北邊長約一千五百公尺。滿潮時的面積約為1.47平方公里,退潮時面積約為1.55平方公里,海岸線約長5.67公里,是澎湖六十四島群的第十大島。本島行政區分屬澎湖縣望安鄉,一島一村共分8鄰。人口數由65年的158戶991人,經75年的126戶564人,到目前96年的128戶381人,人口每十年約呈45%的遞減,外流情形相當嚴重。而遷留地以高雄縣市最多,約佔47%,其次為縣內馬公市,約佔26%。花嶼雖屬望安鄉之行政區,然居民的出入,物資的採購,漁獲的買賣,都直接與馬公往來交易。島上早期與馬公的交通,全賴漁船,船程平均約三小時左右。自八十三年起,由鄉公所的交通船「益安參號」,每日往返花嶼馬公之間(週五停航)。〈目前往返日期為週2及週5〉天氣良好時,航程約需一小時。入秋後,東北季風強盛,由於船體太小及老舊,經常停航少則數日,長則整月,島上交通經常中斷。目前維修中。肆、花嶼的人文環境。花嶼由於位置偏遠,交通不便,因此,早期的各項公共建設可說相當的簡陋與缺乏,77年起全島才開始全日供電。近年來,政府在均衡城鄉建設的政策下,各項公共設施持續進行。目前,島上有小學、衛生室、燈塔及後備軍人中隊等行政機關。其他公共設施尚有村民活動中心、垃圾掩埋場、公廁、碼頭、水塔、發電廠等,而興建中的公共工程如碼頭的擴建、公廁的增建及社區道路的整建,都將使花嶼的未來呈現新的面貌。

 
東吉村
東吉島上仍保留完整的日軍營舍,以玄武岩砌成的營舍、圍牆、瞭望台、爐灶等設施,仍清楚可辨識,與東吉燈塔遙遙相對,成為東吉著名的地標,由於罕無人跡,目前淪為羊群放牧處所。東吉島北側有燈塔一座,建於民國二十七年,照明十九浬,指示高雄馬公航線,因其東面海域即為險惡的「黑水溝」,自高雄搭乘台華輪,將近馬公必先經此燈塔。東吉島西北側有「鋤頭嶼」,西約距三浬則為「西吉島」,原有人居住,目前已成無人島。居民於東吉島上放牧羊群,現尚約有百餘頭羊隻,爬上山坡亦可見到黑白相間的羊群在山坡上低頭吃草。從北方山頭俯眺,紅瓦白牆的古厝配以碧綠青草,脫俗的寧靜及自然的風貌,景色怡人幽雅。束吉島之西南方有座「虎島」,因為建造碼頭而破壞了老虎之造型,而在其肩上之虎子依稀可見﹔在島之南方有座「虎頭山」﹔北方有座「八卦山」﹔燈塔之左方有一大片平原,稱為「拋船灣」,站在高處向其眺望,一望無際的平原令人心曠神怡,忘卻俗世之塵囂。

 
東、西坪村
東西嶼坪是由裂隙式火山噴發形成的玄武岩質與沉積岩夾層構成。東嶼坪就是一般常說的板狀節理,高度50-60公尺,呈東北-西南延長的方山,依東方的小谷而劃分為北山及南山。東嶼坪嶼附近之豬母礁、香爐、頭巾嶼;西嶼坪嶼附近之鐵砧嶼二(利間嶼)。係由玄武岩熔岩多次經過地底裂隙湧出地表冷卻而成的。而西嶼坪為四角形之山方狀小島,表面平坦高度40公尺。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玄武岩在望安島的天台山,熔岩約在一千八百萬年前開始流出,約在八百多萬年前,最後一次於東嶼坪湧出,澎湖的火山活動就全面停止。全島沿東方的小溪谷,劃分成南、北兩部分。地形變化很多,島嶼四周有陡峭的海崖,東岸及北岸的海崖下有海蝕溝、海蝕洞、海蝕柱等。東北角平坦草原有村民信仰龍虎湖塔及兩段平行岩脈由陸地的海崖伸入海中,其高聳的岩壁甚為壯觀。1998年廢校的嶼坪國小成立於民國38年9月,當年望安鄉將軍國民學校設立東、西嶼坪各一分班,民國40年8月,將軍、嶼坪分班獨立為嶼坪國小,轄管西嶼坪分班。村民多集中港口附近,靠海維生,港口前矗立一塊由火山角礫形成的岩塊,其狀如塔,當地人叫〞塔仔〞;離港口南方約 150尺的海中,另有一塊叫〞四角仔〞的岩塊,退潮時有沙灘連接,可徒步而過。90年7月25日西嶼坪駐在所撤走的西坪村則僅三點四七公里。島上有條長近約50公尺大斜坡,又稱好漢坡。。且由於交通的不便和後勤的補給困難,炊食採用最原始的鍋灶與柴火,其辛苦是生活於文明中的我們所難以想像。但以現代都會人的眼光來看,是另一種幸福的擁有。
瀏覽人次:5686 人
更新日期:201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