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內容區塊

澎湖縣政府警察局保安警察隊

logo底圖
保安警察隊

保安警察隊

預防受騙

分隔線
中央內容區塊
一、刮刮樂彩券(手機簡訊)詐騙
 
以公司名義郵寄刮刮樂彩券(中獎券)及廣告或以手機傳送中獎簡訊,收件人一刮皆中鉅額獎金(告知中獎),當被害人打電話查詢時,對方即以股票要上市或公司要擴大建廠或其他理由,而舉辦酬賓回饋活動,要求預付百分之十五稅金,匯入指定帳戶,復告以彩金需會員才能領取,要求再繳會費等方式詐財。或要求帳戶內存有多少金額之提款卡至ATM自動櫃員機轉帳,才可將獎金轉入,詐騙帳戶內金錢。
 
 
防治之道
 
  • ●戒除貪念,天下無白吃的午餐。
  • ●向財稅機關(如國稅局)查詢該公司舉辦贈獎活動有無備案。
  • ●依所得稅法規定,扣繳百分之十五之稅款時機為獎金或獎品(折合現金計算)給付得獎人之同時為之,並非先郵寄繳納稅款後,才給付獎金或獎品(應扣稅款未超過二千元,或得獎人非中華民國境內居住之個人時,則不必扣繳)。
  • ●ATM自動櫃員機操作時應注意操作說明,當你不清楚操作方法時勿聽從指示隨意按任何按鍵,一般【轉帳】均是將您得存款轉出,要知道您的帳戶內有無存款轉入只要【查詢餘額】即可勿任意操作【轉帳】動作。
 
二、廣告詐欺
 
1‧利用報紙,刊登待遇高、免經驗、福利優、工作輕鬆為訴求,徵求「職員」、「公主」、「男公關」、「伴遊司機」、「導遊小姐」、「影、視歌星」、「助理」等為餌,向應徵者騙取身分證、訂金、保證金,或先行騙色後再斂財。

2‧於報紙刊登可為急需用錢者代辦銀行貸款,偕被害人至銀行設立帳戶,騙得印鑑、存摺,再以帳戶未有交易紀錄、銀行不撥款為由,騙取被害人存入款項再盜領。

3‧於報紙刊登高級中古車、名貴字畫、手錶等物品急需脫售,向被害人收取訂金,給予假身分證影本、支票為憑,再以辦理過戶或其他理由騙取被害人身分證件、印鑑。

4‧利用國人喜歡洋文憑之心理,刊登教育部未認可之國外大學在台開班授與學位、不需出國即可或得文憑為名,騙取學費。
 
 
防治之道
 
  • ●應徵求職或買賣物品或求學,請找家人或朋友陪同前往,遇須繳身分證、保證金或訂金時,可要求其開立收據,或以再考慮為由予以暫時回絕,覺得可疑,可向相關單位查證,或報警。
  • ●身分證件、駕照、信用卡、印鑑、存摺等重要文件,應自行保管,勿假他人之手。
  • ●身分證遺失,請立即向警方報案,並上內政部警政署網站:
    (http://www.npa.gov.tw/)
    查詢是否已經完成遺失登錄,再到戶政單位掛失,並上戶政司網站:
    (http://www.ris.gov.tw/)
    「國民身分證補領換資料查詢」,確定戶政機關已經沒有舊的身分證後,再輸入新資料確認是否完成登錄,最後將戶政機關簽章的身分證補換申請書影本寄送金融聯合徵信中心建檔,以確保個人財物信用,並避免遭不法之徒冒用。
 
三、信用卡詐欺:
 
1‧不肖商家乘消費者持卡消費刷卡之際,以側錄機取得卡號,據以偽、變造該信用卡盜刷。
2‧以偽造、拾得他人遺失身分證,向銀行申請信用卡盜刷。
3‧利用信用卡在電腦網路購物消費,遭網路駭客入侵,繼而被冒用盜刷。
 
 
防治之道
 
  • ●店家刷卡時,持卡人除應注意刷卡單所載金額是否與消費金額相符外,並注意勿離視線之外,以防遭側錄機盜卡冒刷。
  • ●網路購物請先做好網站和品牌徵信工作,刷卡付款時須瞭解有無加密保障措施(目前市面有此系統者有兩種,分別為SET、SSL兩種加密機制),若無,最好採取現金付款,或取貨才付費方式。
 
四、金光黨詐騙:
 
二或三人一組,其中一人裝瘋賣傻並故意露出大把鈔票(假鈔)或金飾(假金飾),另一人以「不騙錢可惜」,「小包換大包」等人性弱點,激起被害人貪念,偕同至郵局或金融機構領款後,再以「扮豬吃老虎」、「移花接木」等手法詐騙得手。
 
 
防治之道
 
  • ●提醒家中長者,領款應注意安全,並找家人陪同,對於不明人士之搭訕應小心提防。
  • ●養成存款簿及印鑑章分開保管之習慣。
 
五、博取同情詐欺:
 
1‧謊稱其親人、朋友或同學突遭逢車禍或其他重大事故,急需用款。
2‧謊稱未婚或離婚,利用他人急於交友,尋找婚姻對象或續絃之際,以結婚、交友為餌,詐騙財物一走了之。
3‧佯稱重病、災變,開立捐款專戶,騙取大眾錢財。
4‧以某校友總會、知名企業、公益團體或民意代表,散發賑災傳單,利用民眾行善的心態詐騙財物。
 
 
防治之道
 
  • ●遇有是類情事,應先向親友、醫院探詢是否屬實。
  • ●發覺被騙,請立即報案,以斷其詐騙行為。
 
六、巫術或宗教詐欺:
 
廟祝或神棍或卜卦者,利用信眾迷信心理,以鬼神、命相之說恐嚇,再偽稱能為其作法、消災去厄、解運、祈福,遂其「騙財騙色」之目的;或以建廟、寺為名,向信徒或商家募款詐財。
 
 
防治之道
 
  • ●無寄託於宗教信仰時,請查明是否為政府立案之宗教團體。
  • ●覺得可疑時,請向家人求助或報警尋求協助。
瀏覽人次:1090 人
更新日期:2017-08-08